孩子,父母,自己的,心理,的是
提問: 單親家庭如何對待具有叛逆行為的孩子 問題補充: 不論做什么她總是違背你的做法,無論任何事 医师解答: 孩子因為父母的離異內心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和傷害,這樣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賞識和關愛,一旦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家,并且常常聽到的是家長的數落和批評,那么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針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加倍去關愛孩子,要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陪孩子,要常常給孩子以鼓勵和賞識,一定要以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想一想孩子為什么不聽話呢?為什么不愛學習?為什么不團結同學,為什么不愿與人交流,不接受教育?又是為什么不尊老愛幼呢?
通過您的問題我不難看出,孩子很少能夠得到父母、家人、老師、同學們的賞識,而孩子多數每天要面對的是父母的數落,親人的瞧不起,老師的批評,同學們的遠離。從而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那個父母眼中不聽話,老師眼中不愛學習,不上進,同學眼中不團結同學的壞孩子。那么既然所有人已經這樣認為他了,他也只能這樣去做了。
其實孩子是沒有任何錯的,完全是因為不正當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一天天日積月累變成這個這樣子,這能說是孩子的錯嗎?
建議您抽時間到書店去買《賞識,決定孩子命運的教育方法》
一書(劉暢 編著),書封面這樣清晰的寫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尊重孩子,用寬容的心賞識孩子,你不僅會得到孩子的尊重與愛,還有,一個天才的孩子!
賞識造就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要讓一個天才被你的斥責所扼殺!”
書中前言這樣寫道“‘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您也要一如既往地擁抱他、欣賞他、贊美他。因為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有了天才的感覺,他就會努力成為一個天才!’贊賞教育這個教育規則中的新概念是給予孩子肯定、承認差異、允許失敗,讓所有孩子歡樂成長的教育法則,因為它正是基于孩子渴望被賞識的心理而提出的。因此,與傳統的教育相比,賞識教育更多的是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心理的需要,也更加順應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素質教育。而傳統教育則往往倚重我們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也習慣于以此提出孩子的不是與不斷地批評孩子,忽略甚至無視孩子內心的種種需求。而在傳統教育熏陶下的許多父母,也潛在地因襲了傳統教育的理念:優點不說跑不掉,缺點不說不得了。
作為父母,我們都有著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的殷切期望,為此我們甘愿付出所有,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良好的心愿不但得不到實現,還不能為孩子所理解。然而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對一個渴望賞識的孩子而言,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在這里,我謹希望以我的經歷能為有著我同樣困惑的父母以借鑒,并從現在開始,學會賞識你的孩子。然而,贊賞不應是從您嘴邊轉瞬即逝的音符,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力行賞識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優勢潛能,看待孩子的成長。而《贊賞:決定孩子命運的教育方法》一書,也就是讓你我懂得贊賞的意義并從中學會贊賞---決定孩子命運的教育方法的第一本教科書。學會贊賞,學會用行動賦予贊賞更多的魅力,你會發現:就算是管教孩子,也不再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

我本人從這本書學會了很多,因為我也有一個淘氣的孩子,他常常讓我頭疼更讓我感到無助,于是我如饑似渴地到處尋醫問藥,偶遇這本書,于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從中我不但改變了教育孩子的觀點,更重要的是改變我的孩子。所以我不斷地把這本書推薦給需要幫助的父母們,希望更多的父母從中學習如何來教育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正確的教育中健康成長。
以下是我截取書中的一些很有意義的話:
* 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但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取決于家長和教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欣賞他、教育他。
* 贊揚孩子比嚴厲譴責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成長。
*為什么壓力大成就反而降低了呢?原因之一是:如果孩子總感到不成功,他們就不會有一種對學習活動的勝任感,沒有勝任感也就難以有持久的自信心。
*賞識教育的特點就是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小題大做,時刻贊賞,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而抱怨教育的特點是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做、時刻批評,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沉淪。
*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對一個渴望賞識的孩子而言,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在“行”的教育理念中,典型的教育語言是: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典型的教育動作是:豎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握握手。
*母親用她的智慧與愛心給予了孩子真誠的贊賞,用行動把贊賞孩子當成自己的義務,讓這個徘徊在“行”與“不行”的邊緣的孩子重獲信心,并終有所成。
*人人都有值得賞識的地方,我們不僅要在心里去賞識孩子,還應該把它說出來。你會發現,如同藝術家在把美帶給別人時感到愉快一樣,贊揚不僅給聽者,也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愉快。它給平凡的生活帶來了溫暖和快樂,把世界的喧鬧聲變成了音樂。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是依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得來的,因為他們幼小的心靈還無力形成對自己穩定的評價。因此,外界的批評或表揚,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法國教育家愛爾維修說:“即使很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心的孩子。所有的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信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信心。這是切斷后進生生源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呢?我想,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就是給每個孩子創造表現能力的機會,讓他們都嘗到成功者的喜悅。
*孩子做事消極,多年都是緣于“我做什么都不行”這種全盤自我否定的自卑感。但是,如果有了一項比別人強的拿手戲,就能煥發出自信心,便會覺是自己只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這種自信心一定也會延伸到其他更多的領域,使得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局面,應付各種各樣的挑戰。所以,父母和老師應盡量挖掘孩子的優勢潛能,不論是學習、體育,還是音樂或者其他愛好,有了優勢潛能就會有自信心。
*當你看到鄰居家孩子表現杰出,而自己的孩子成績平平時,不要埋怨自已的孩子一無是處。要堅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才能等待開發,只是暫時被壓抑了,需要父母給予關懷和愛,每個父母應該像對待天才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賞識就是一種寬容,既然給孩子機會,就需耐心等待孩子發揮潛力。有些父母嫌孩子做不好事,干脆自己來,孩子也樂得坐享其成,而讓自己的“天資”睡著了。另一些父母,當孩子一時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一味地指責批評,孩子的潛能就被壓抑住了。
*賞識絕不是無限夸大孩子的潛力,為孩子設置“超凡入圣”的目標,更不是為了讓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價來給家長的臉上增光。因此,賞識也應當恰如其分,有多少說多少。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同時,讓他看到新的目標,產生征服的愿望,讓他來不及驕傲。
*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遇到情緒不好的時候常常隨口就說:“你為什么這么蠢”、“你腦瓜真笨”之類的話,他們不知道,就是這些隨意的責罵會對孩子起到多么強烈的負面暗示作用。
這種消級的、缺乏邏輯性、蔑視的口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簡單的一句話,就會使孩子產生自己的人格全部被否定了的心情。一受到責備,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費的自輕心理,甚至對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完全失去了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說孩子頭腦好壞很重要,就連貶低孩子的容顏,比如說“你鼻子矮”、“皮膚黑”等,也常常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感到沮喪。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因為小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按照父母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達到父母贊揚或者抱怨中屢次提到的“期望”。
*作為父母,不妨試著去賞識自己的孩子,這將是一個了不起的實踐。當我們換了一種心態,以欣賞的目光激勵孩子時,每個孩子都會變成天才。
*父母無情的打擊往往是對孩子最嚴重的心理傷害。得不到父母表揚的孩子,就像是在心頭上籠罩著一片烏云,他在父母的暗示里相信自己是無能的,會陷入冷漠和恐懼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礙。還會因此成為孩子沮喪和缺乏信心的根源,進而壓抑孩子行動的欲望。
心理學關于情緒和情感的研究認為:情緒和情感的攺善對提高智力水平和智力活動的效率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有良好修養的父母會以真誠的愛與贊賞使孩子產生美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出孩子潛在智能的釋放,使之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活躍。
*“打擊只能使孩子變成一個懦夫,變成一個無能的人。當然,放縱孩子也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但起碼能讓孩子自由自在。打擊卻不一樣,它能毀掉孩子。”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身為父母,你又怎忍心隨意宣泄你的怒火,讓孩子的成長成為一個你一手造就的悲劇?其實,只要一句簡單的肯定,一句真誠的表揚,你所給予孩子的心理的便是一片陽光,如此你又何樂不為?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教師和家長不應對孩子抱有任何成見,任何時候不該有“此子不可教也”的錯誤思想。否則這種傷害孩子心靈的態度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能使孩子充滿自信,也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成長。
*無論是有天生缺陷的孩子,還是成績不好,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們心理都比較脆弱,因此,父母對他們更應該耐心和細心,使他們時時感到鼓勵和幫助,并且克服和戰勝那些缺陷給生活學習上所帶來的不利與不便。同時,作為父母,為了鼓勵孩子奮斗的勇氣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還應該更加細心和熱情地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揮其長處。
一句話,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能嫌棄自己的孩子。
*詩人紀伯倫曾經說過:“孩子來自于你的身體,但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塑造他們的思想。”
當父母能夠認清這一點的時候,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接納孩子,接納孩子本身的能力和特質,繼而更進一步幫助孩子發掘他自己的特長,挖掘孩子的潛能,并鼓勵欣賞自己孩子,從而幫助孩子取得自己的成就。
*通常這就是父母常用的比較,他們習慣拿他人的優點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缺點,雖然他們是出于想要激勵孩子的好心,但孩子脆弱的心理怎能承受如此的不被肯定,而且還是來自本應賞識自己的父母。通常的結果是,比來比去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沒了,有時這種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
*拿別人的優點來與孩子的弱點比較,是一種消極的比較法,只能在孩子心里播下自卑的種子。自卑感在他的心靈上留下重創之后,每擊一掌,他就會感到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從而陷入“自我無價值感”的深淵,產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競爭是重大壓力的來源之一,它會打擊人的信心,使本來已有的能力無從發揮。因此,自小便培養孩子與人相比的想法是很不健康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變得更脆弱更經不起挫折和失敗。我們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克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而不是使其成為競爭的犧牲品。
*教育專家認為,任何不加分析的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因此在教育培養孩子時,應該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因勢利導,循序漸進,而不能粗暴地、簡單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
*對孩子的缺點,不去談論或指責,才是上策。當你承認它是理所當然的,是正常的事情時,孩子感到這是受到表揚,效果反而好。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都會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常見于成人,同樣在家庭教育中也常見于孩子,例如孩子犯錯誤了,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對孩子做同樣的批評,這些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后到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作為。
*父母對孩子沒有必要有錯必究。孩子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認知能力、思維水平、自我控制力等比較差,犯一些小錯誤是難免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對其要求過于苛刻,以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錯事都是非常糟糕的,甚至不惜用謾罵體罰來糾錯,勢必造成負面影響,使孩子受到重大的心理創傷。
一旦受到批評,孩子總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心理平衡。受到重復批評時,他心里會嘀咕;怎么老這樣對我?這樣,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犯錯違規的沖動沒有化解,反而被壓抑,成為一種心理情結,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與生存能力,使孩子的反抗心理高亢起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總是不斷地在這個問題上重復批評,翻來覆去地說,使孩子由想改正變為抗拒。
認知過程有它自身的規律,認知心理有它自己的特征,父母的教育不但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還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批評“不及”固然達不到即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產生一些反作用。因此,父母應該調整自己不良的教育習慣,適當地多鼓勵孩子,而不能一味地批評。
*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和訓練是想讓孩子的行為和做事達到完美無缺。但只要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就不難理解人類的行為大都是基于本能的反應,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長們多關心孩子表現優秀的一面,并不斷地給予鼓勵,那么孩子犯錯的次數一定會越來越少。相反,家長老是挑孩子的錯,不僅會使孩子存在自己常犯錯的陰影,還會使其對犯錯產生恐懼感,這種恐懼心理可導致孩子拒絕做任何事。恐懼的壓力會使孩子變得無能,進而認為凡事難以做得完美是因為自己愚笨和無能。
*假如你想讓孩子的智慧之花早日綻開,讓你的孩子有創新的靈感和激情,那么,就鼓勵他仔細觀察生活吧!一個不熱愛生活、對周圍的一切都漠然視之的人是不會擁有一顆好奇心的。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上做一顆明亮的星,就從現在開始邁出你輔助他成才的第一步—用你的贊賞來培養并激勵他的好奇心吧!
*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境去創造,與強迫他們規規矩矩學習的方式相比,效果會完全不同。傾聽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隨心所欲地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會最大限度地被激發出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創造力加以壓抑,直接告訴他答案,或限制他去嘗試,那么孩子就會從創造性活動的歷程中潰退下來。
有創造性的人視犯錯誤為積累經驗的途徑,他們能夠“吃一塹長一智”。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父母首先要摒除對孩子活動對與錯的評價,并讓孩子知道所謂“創造”沒有對和錯。
*父母對待孩子不應當過分無條件地奉獻,應當讓孩子明白,家庭也需要讓孩子做些什么。這種意識先是從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勞動,懂得回報父母的愛開始,而不是讓父母的愛“有去無回”。
*孩子的愛要靠指導和鼓勵來開發。在孩子享受被愛的同時,要鼓勵他奉獻自己的愛心,只有讓孩子由被愛向施愛轉化,使孩子在父母之愛的熏陶下,由感激父母、牽掛父母、到想為父母做事、回愛父母,才能形成健康、完整的愛之流。孩子在愛與被愛的環境中成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成為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善于幫助別人的人。所以,真愛孩子的父母,在你給予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也要鼓勵孩子給予他人無私的關愛!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希望我摘抄下來的這些,對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啟發。
多給孩子溫暖的愛,讓孩子快樂地健康成長!祝你和孩子幸福快樂每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x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